你不可不看的最全的开车宝典
你不可不看的最全的开车宝典
行车篇
1、请一定要系好安全带,副驾驶也是。
2、变线前一定要先看后视镜,学会用镜中物体大小判断距离。
3、开车期间不要打电话!不得不接的话请靠边闪危险灯。发短信玩微信更加危险!
4、养成打转向灯的好习惯,因为转向灯是给其他车看的,不是你怎么方便怎么打的。
5、技术还没到家就安份地在慢车道开,别占着快速道,后面快车为了超你车就会增加危险系数。
6、夜里开车能不开远光灯就不要开,对面来车会什么都看不见。
7、经过路口有意识地放开油门或者轻触刹车,以防有路人冲出来。
8、超车的切入线路不要太急,打转向灯,缓缓切入,切入后加速,切勿超车之后刹车。
9、与前车距离缩短,要提前刹车。
10、遇上路面崎岖不平,尽量让轮胎走高处,这样才不会触底盘。
11、雨天行车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降低,刹车要比平时提前。
12、不是猛踩油门车就会加速,正确的加速方式应该是踩油门(到约2000转)--放开油门--再踩油门,车子才会换挡,车速才能提高;手动挡同理,到2000转左右换挡车子会比较平稳。(很多朋友给我留言给我解析猛踩油门自动降档的原理,非常感谢。不过本人这一条是应用于一般行车的,而不是用于猛提速超车。一般行车情况下,轻踏油门一深一浅的加油方法会更加平顺。再次感谢。)
13、车中乘客人数多的时候,因为质量大惯性大,刹车距离增大,刹车要比平时提前。
14、多看地面指引线,提前选择好直行道、左转道、右转道,很多事故就是发生在临时变道。
15、等红灯时不用把档位打到P档,N档即可,然后拉上手刹。
16、注意判断前车类型,如上坡,那就请留意前车是手动挡还是自动挡,手动档的车技术不好的话一般会有后溜的现象,别跟太贴,自动挡排量不够或者坐人太多也会出现这个现象。
17、别与旁车并排行走,要不比它慢,要不比它快。一危险,二没道德,后车想超无从下手。
18、远离大型车,遇到大型车在前面别跟太贴;遇到大型车在旁边别并排走,大型车在路上就是定时炸弹。
19、开别人的车前,先花时间调整座位、后视镜等,慢速行驶一段距离,熟悉油门和刹车的强度。
20、弯道不建议超车。
21、超车前养成看中央后视镜的习惯,有些盲点两边后视镜会看不到。大部分国人的后挡风玻璃位置放满毛公仔纸巾等杂物,严重影响中央后视镜的视野,建议清理。
22、切勿乱用双闪灯,在双闪灯启动的时候,变向灯是无效的,后车无法判断你的动向。
驻车篇
1、泊车倒入库比正入库容易,而且会停得更好,请养成习惯。
2、泊车时,请对比左右后视镜跟黄线的距离,如果两边对等,那就是车子直了,如果不等那就是歪了。
3、有条件请装倒车雷达,甚至倒车影像,有一些矮的物体很难观察,特别是小孩子和宠物在车后就会比较危险。
4、倒车的要诀就是手快脚慢(方向盘要快,车速要慢),别贪心,一次停不好就向前一次再倒一次,别急。
5、停好车后下车看看是否停在区域内,如果占用了旁边的区域,请重新停好,这是基本的道德。
6、侧方停车,如车尾对后车车尾,可以贴一点没关系,多留车头空间。
7、熄火拔车钥匙前,请检大灯、车窗、天窗等是否已经关好。
8、离开车辆,别把包包放在车上,惹贼。即便是不值钱的东西,贼也会不惜敲碎玻璃,血的教训。
9、司机或乘客下车前,请看后视镜或者扭头看后面有没有来车再开门,非常重要。
10、司机包括乘客,下车开门前一定要扭头或者看后视镜看后面有没有来人。
进阶篇
1、雨天行车请开雾灯。
2、冬天行车车内会有雾气,开空调即可,或者有些车子有除雾的功能。
3、每天第一次行车前,环绕车辆走一圈,检查车况,胎压等,以保证行车安全。注意检查:是否被划车、轮胎是否有瘪掉的、车牌是否被恶意遮挡涂改、汽车前后是否有不妥的障碍物、后视镜是否正常等等。这个习惯非常之好,看一下费不了多少事,但这么做了,有时有避免惹麻烦,有时真的能救命。
4、掉头时,向反方向走一点再掉头,加大转弯半径,会比较好掉头。
5、掉头的要诀是:手快脚慢,同上。
6、(手动挡)车子驻停在斜坡的时候,如果车头上坡则驻车时上1档;如果车头下坡则驻车时上R档。自动挡汽车不存在这个问题。
7、雨天行车,如遇水洼,需要等待前车完全过了水洼再一口气过去。因为如果紧跟前车,有可能会停在水洼中,假如水位高于进气口,水倒流,车子就玩完了。
8、行车前建议关闭音乐,听一下车子有没有杂音,如果发动机、空调、轮胎等出现异常,声响会不一样。
9、夜间出行,检查车灯是否正常。
10、定期检查车内灭火器,三角警示牌,千斤顶,备胎及换胎工具的情况,如果遗失、损坏、失效等及时购置,并在车内添置安全背心,简易急救包和小毯子。
11、路上有垃圾袋、瓶子等不明小物体,可以用走沙井盖的方法从底盘经过,千万不要故意压过去,小物件会弹出。曾经就有事故是压过玻璃瓶,弹出碎片把边上行人射死。弹坏底盘也是不好的。
12、市区行车空调建议开启内循环,一来减少吸入车外废气,二来空调制冷效果优于不开内循环,这样会更加省油。
保养篇
1、翻开说明书,了解车子的标准胎压,如果行车过程中感觉车子不稳,就需要下车检查胎压,以防爆胎。
2、如不需要跑长途,不建议一次性加满油,一来增加车子重量,二来增加了危险性,三来汽油会挥发。
3、翻开说明书,看车子标准的汽油号数,一般而言就是93、97、93和97兼容,别乱加。93的发动机加了97动力是会大一点,但会损伤发动机。总的原则:不是加97就一定比加93好,要按实际情况而定。
4、车子如遇水淹,别试图启动车子,泡着就泡着吧,启动了车子就不能要了。
5、轮胎磨损到了警戒线就需要换了,别省那几个钱,关乎性命。
6、雨天过后,如有条件应及时洗车,现在空气不好,雨水带酸性,会腐蚀面漆。
倒车篇
因为车辆设计构造的原因(前轮控制方向,后轮固定),所以也就决定了车尾倒入库是优于车头入库的(某些斜型停车位也适用于车头入库)。
【垂直型车位】
1、优先选择车尾入库。
看下图的两种停车情况。下图情况一非常常见,造成情况一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车子在入库前预留的空间不够,没有提前把车子拉直进入,所以在入库后就算把方向猛打拉直车身,最后因为空间不够,只能停成这个模样。所以,如果要车头入库停得好,必须有足够的预留空间让车子充分拉直之后,再直入车库,但一般停车场都不具备宽松的预留空间。
对比以下情况一和情况二,都是车子没有停好,车身没有与车尾平行,唯一区别就是车头的方向。如果要把车子调整好,哪种情况比较容易一点?答案是情况二。情况一非常难调整。调整情况一,需要先打满左,向前吃一点空间,然后快速打满右进行倒车把车子拉直,这样的话,又会出现车子与左边太贴近旁车的问题,需要缓慢直后,待前方空间足够的时候再向前左方进入并拉直车身,是非常考车技的过程。而情况二就简单多了,只需要打满左,往前看一小段,待车身居中后回直直后一小段就倒车完成了。
2、保证右侧空间足够的时候,倒车只需要盯一边线即可。
在倒车前,一定要保证车尾的宽度是足够自己的车子进入的,如果不够信心可以下车观察,等待确认宽度足够并没有障碍物后进行倒车。在倒车过程中,因为已经经过确认,所以大部分注意力可以放在盯一侧线上,待车身和线平行,比较两边距离是否对等,如对等即可倒车入库。
3、注意内轮差。
如下图。因为前文说的车子设计构造的问题,会出现内轮差的情况。很多新手会以为下图的情况会太贴近左边,于是不敢往后倒,甚至会向右调整。其实正因为出现内轮差,下图的情况是最佳的倒车角度。技巧是:观察左镜,车身只要没碰到左侧柱子或者旁车,都可以大胆倒车,配合打满左,把车身拉直。拉直之后比较左右距离,进行上述情况二的调整方法即可。
【侧方型车位】
1、把车开到与前车持平。
2、车身与旁车距离在80-100cm,根据不同车子和轴距的差异略有不同。
3、打满方向盘进行倒车,要点是手快脚慢(方向盘要调整快,车子速度要慢)。
4、车身中线过了前车车尾或者车身右后侧已经靠近路基,就需要缓慢进行反方向回方向盘。
5、注意车右角不要碰到前车,车右角过了就可以开始拉直车身了。
【斜型停车位】
这种车位最好停,不需要高超的技术含量,一般设置在马路行驶侧,车头进入比较方便。
1、如果左侧有较多的空间,可以远离停车区多一点,这样更加容易拉直车身。
2、注意右车角跟旁车的距离。
3、注意上文提到的内轮差。
4、注意前路基高度,不要撞到或者挂底盘。
测距篇
1、静止判断车距与行动中判断车距有本质的区别。
2、静止判断车距可以反复上下车对比车内画面与车外实际的距离,培养感觉。
3、行驶中判断车距除了常年开车养成的条件反射外,新手可以借助车头盖与前车车尾的距离判断距离。一般来讲,当你的车头盖完全把前车的轮胎挡住的时候,距离已经十分危险了。建议行驶中保持至少下图的距离(图中车距约为3米):
4、在高速公路,有不少地方可以辅助测速。(以下三个方法摘自四川新闻网)
方法一:利用高速公路固有的车距确认标识确认车距。
方法二:利用高速公路车行道分割线确认车距。
方法三:利用安装在护栏上的反光轮廓标志确定车距。
5、判断车距是基本的驾驶能力,务必在生活中慢慢体会提高。除此之外,准确得掌握所驾驶车辆的制动距离,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。一般来讲,影响车子制动能力的因素有:轮胎质量、制动调教、车子重量、制动灵敏度、刹车鼓磨损程度、驾驶员反应速度,道路环境、天气因素等。在本题就不一一展开,有机会再其他地方再补充。
盲点篇
关于盲点。既然叫做盲点,肯定就是看不见的地方,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真的要拼经验。但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,有如下几个给新手的建议:
1、慢。没信心就慢一点,没必要急,太过自信容易出事故。
2、停。遇到不确定的情况,可以把车子停下来下车观察,或者让副驾驶朋友下车帮忙看。
3、辅助工具。例如倒车,有条件可以买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,刚开始的时候观察好了再倒。
4、把车内音乐关掉,假如车子碰到点什么东西,杂音可以帮助发现问题。